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风采>校友故事
校庆征文选登之十
作者: 来源:山西大同大学报 第332期 发布时间:2020-12-23 09:14:44 阅读次数:

​ 

七十年沧桑砥砺,七十年弦歌奋进。我们即将迎来七十周年校庆。为铭记历史,展示风采,凝聚力量,书写未来,校庆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校友及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为营造浓厚校庆氛围,我们从本期开始特辟专栏,陆续刊登部分征文作品。



放飞梦想

秦富忠

 

  2020年,母校山西大同大学将迎来七十华诞。作为同大人,我感到分外自豪和骄傲。1978年初中毕业后,我考入了雁北地区卫生学校(现大同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在县医院工作期间,自学高中全部课程,于19847月参加全国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总分超本科录取线,其中英语92分)考入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大同大学医学院)。我是实打实的同大人啊!

  当时,我被录取到中医专业,担任中医班班长。鉴于之前的基础和对西医专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前途出发考量,经与中医专业年级主任(郭玉枝、朱艾老师)和医学专业年级主任(郭惠生老师)沟通,得到了院系领导和老师们的关爱,将我转入医学专业。为此我立志珍惜青春时光,全力汲取更多知识和养分,争做优秀医学生。

  医专三年,我以优异的成绩(全年级第一名)完成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并且自学了医学本科院校五年制全部教材。期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真诚鼓励和无私帮助,一直铭刻在心。犹记生理学张策和曹剂民老师,无论何时去请教,都悉心指导。微生物和免疫学的米亚英老师和蔼可亲,有问必答,从不厌烦。生物学黄老师风趣幽默,图文并茂。组织胚胎学老师讲课时经常穿插一些英文词,比如Chapter2,section1等,间接启发学生学英文的重要性。而医学英语徐老师更是激发了我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浓厚兴趣,那也是我第一次面对面听英语老师讲课,而之前只能听外语广播讲座自学英语。

  之后,我学完了本科医药院校所用的全套英语教材。曾记得经常光顾的图书馆外文杂志部,Lancet(《柳叶刀》)英文版杂志历历在目。那是我人生中翻阅的第一本医学英文期刊啊!图书馆管理老师鼓励我逐步阅读原版期刊,不仅能获取新的医学知识,而且还能提高英文水平。我又自学了新概念英语,在许国璋英语的基础上,学完了俞大絪主编的英语专业教材以及多种语法和词汇类书籍。同时,通过订阅《英语世界》等多种英文杂志和报刊,阅读英文小说,打开了视野,夯实了基础。1985年,我参加全省20多所大专院校英语统考,以90多分的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全省第二,得到省教委奖励,为母校添了光、增了彩。

  医疗系的范利国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年级主任刘春英老师平易近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犹记范老师曾邀请德国华人专家来校讲学,使我第一次了解到发达国家的医学进展,也使我萌生有朝一日能出国学习和深造的理想。在获悉袁盛吉和张亦钦老师有关苯妥英钠新功能的科研成果用于制药研究之后,更是激发我今后涉足医学科学研究的瑰丽梦想。校组织部李贵老师和年级组的昝忠老师,皆我同龄人,我们亦师亦友,情深意切。内科学的丁元老师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无数次求教丁老师,无论在家里、教研室还是医院病房,特别是在我毕业前的职业规划和之后的考研中,均耐心指导,使我获益匪浅。

  临床实习期间的雁北地区医院(现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李翠萍老师、心血管内科胡佐君和外科王迎宾、儿科麻寿德等老师都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乃至手把手的教导我,为我之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临近毕业获悉学校制定了按成绩分配的政策,即总成绩前三名学生在所有分配单位中可任选单位。我三年所有课程成绩和毕业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受惠于这一政策,我选择了省城一所大医院就职。

  说到老同学们,不禁回忆起我们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那些徜徉于教室里、实验室里和图书馆里的岁月,那些挥汗在运动场上的激昂,还有那些洒落在食堂或宿舍里的点点滴滴。曾经在校园里一切的一切,蓦然回首,宛在目前。同学们穿军大衣,跨绿军包,骑自行车,往返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成了一道难忘而又靓丽的风景。一起郊游、学跳舞、下棋打牌、聚会,在紧张的学习中点缀。呵,不论走到哪里,最难忘怀的,依旧是同学间纯真的情谊。

  毕业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和关心着母校的发展与进步。十几年前,医专与其他几所兄弟院校合并,组建成为现在这所多学科综合型大学,并迅速成长为塞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现如今,母校已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综合实力位列省前茅。作为同大的一分子,我触摸着母校澎湃的脉动,感知着母校上下求索的奋进。当我有幸被邀回校参观、学习并作学术报告的时候,当我目睹了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游子的我,感到欢欣鼓舞,我是同大人,我骄傲!

  母校是我医学生涯的起点,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此生事业发展的基石。得益于母校给予的培养,我于大学毕业后两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并提前一年完成了硕士论文,顺利转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我成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翌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之后生为教授。1997年,我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心内科做博士后研究,先后在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指导心内科专科医师、博士后和博士生做临床和基础研究,已培养出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心内科医师60余名,他们分别服务于美国、澳大利亚、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医疗机构。我主持和参与多项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默克(Merck)和诺华(Novartis)等大型制药公司资助的研究项目,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包括全球心血管领域最高期刊美国《循环》《循环研究》和《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等。我还兼任美国《循环》《循环研究》《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和欧洲《心血管研究》等30余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稿件评审专家及部分杂志编委。目前为国家重点项目评审专家。

  手奉苹蘩喜盛门,心知礼义感君恩。我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曾在母校开拓的大视野,受教的广博知识,养成的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坚持不懈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作者系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专业1984级学生,现供职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